是应用最广、最常见的 蓄电池。它的负极 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铅;正极活性物质是 二氧化铅;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( 相对密度约1.28)。放电时硫酸不断消耗,电解液的比重下降,在正、负极片上都生成了绝缘性的 硫酸铅,使活性物质不能充分利用,降低了它的利用率。但只要能及时充电,正、负极上的硫酸铅能够分别恢复成二氧化铅和铅,释出硫酸,电解液的密度复原。铅酸蓄电池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便宜。此外,它的单体 电池电压约达2伏,是水溶液 电池中的最高的。电池的充、放电状态还可以通过电液 比重计测量。它的缺点是较重, 理论比能量只有167瓦·小时/千克,实际 能量密度为20-35瓦·小时/千克。此外,铅酸蓄电池使用时需要较多的维护。因为在充电后期,电压升高压至2.45伏以上时,电液中的水开始分解,正极出氧,负极出氢(此时遇到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),消耗了水。另外,铅酸蓄电池在放置不用时容易发生 自放电,即负极的铅自动与硫酸作用,生成硫酸作用,生成硫酸铅和氢:Pb+H 2SO 4→PbSO 4+H 2氢的逸出将带走电液,形成酸雾,危害环境。为了增强负极栅板的加工性能和机械强度,其中常常加有约7%的锑,锑的 氢超电势较低,加速上述反应。正极的二氧化铅也将与栅板的铅自动作用生成硫酸铅。这样生成的硫酸铅晶体将自动长大,在充电时不能全部复原, 电池容量损失,即所谓 硫酸化(sulfation)。所以,铅酸蓄电池不用时也需定期加水和补充充电,电液硫酸渗出时还有很强的腐蚀性。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,对上述问题均已有所改进。
提示:大部分词条有不同角度的多个解释,欲全面了解请查看下面的“更多相关内容”。
|